内容提示: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青海和硕特汗廷时期的固始汗后裔姓名:李欣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少数民族史指导教师:王希隆摘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带领他的后裔,自明朝末年由天山以北南下继而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青海、西藏和硕特汗廷,存在时间长达八十余载,历经了清崇德、顺治、康熙三朝。本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着重分析了固始汗的十个儿子及其后裔在青海和硕特汗廷时期,所参与的几件重大事件:固始汗、五世达赖与清政府的友好通贡;厄鲁特蒙古的内讧及其影响;三藩叛乱及准噶尔噶尔丹叛乱中的青海和硕特蒙古;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叛乱的...
摘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带领他的后裔,自明朝末年由天山以北南下继而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青海、西藏和硕特汗廷,存在时间长达八十余载,历经了清崇德、顺治、康熙三朝。本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着重分析了固始汗的十个儿子及其后裔在青海和硕特汗廷时期,所参与的几件重大事件:固始汗、五世达赖与清政府的友好通贡;厄鲁特蒙古的内讧及其影响;三藩叛乱及准噶尔噶尔丹叛乱中的青海和硕特蒙古;雍正年间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原因及青海善后事宜。本文考察分析了为何青海和硕特汗廷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没落,固始汗的后裔在此过程中又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青海和硕特的兴衰与新疆准噶尔部、西藏黄教的发展有怎样的密切联系。同时重点介绍了固始汗第二子鄂木布系、第五子伊勒都齐系、第六子多尔济系的各种活动,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青海和硕特部谱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争坎1镝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兰州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兰州大学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绪论本文的选题是由于青海和硕特汗廷的统治时间基本上与清朝崇德、顺治、康熙三朝的时间相一致,长达八十余载。史学界对于固始汗入据青藏高原及其与五世达赖喇嘛关系的研究成果和资料颇多,对其孙罗卜藏丹津叛乱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是处于两个事件期问的青海和硕特汗廷,是如何由盛转衰涉并及不多。固始汗的十个儿子中九个最终都在青海生活,因此本文通过对固始汗后裔在青海和硕特汗廷时期活动的史料整理,对青海固始汗后裔与清朝的关系是如何一步步转变加以分析、以及与新疆准噶尔发展轨迹的相似性,固始汗后裔内部的各种内讧,包括五世达赖对青海和硕特蒙古的重要作用,进而显现出青海蒙古最终被纳入中央管理的必然性。由于固始汗后裔名字众多,所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了青海和硕特部的世系表以方便查询。固始汗本为四厄鲁特之盟长,同在天山以北游牧的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的崛起使得他不得不寻找开辟新的游牧地,应西藏黄教五世达赖喇嘛之邀,他率领其兄弟及后裔,进据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特汗廷。同时期的中原王朝风云变换,中原明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东北满清贵族使东部察哈尔蒙古臣服,并信奉佛教,加之大破山海关后,加快了清朝进一步统一全国的步伐,因此固始汗选择与之同贡,五世达赖也于顺治九年(1653年)进京。固始汗死后青海和硕特部陷入内讧,几乎同期的新疆准噶尔部也陷入内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由此开始实力衰退,后者因此进一步拓展势力。三藩叛乱之初,吴三桂势如破竹,五世达赖及青海和硕特部与之关系密切,与清廷渐行渐远,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青海和硕特部与清朝重修1日好。准噶尔噶尔丹叛乱时期,青海和硕特部作为其姻亲也不免被牵涉其中。噶尔丹素与黄教交好,隐瞒五世达赖去世消息的第巴桑结嘉措亦非常亲近准噶尔,造成信奉黄教的和硕特贵族和民众,间接成为准噶尔的帮手。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清朝对固始汗后裔加封爵位,进一步控制了青海和硕特台吉。固始汗六子多尔济系与清朝交好,故其是非最多,其后裔中不乏自缢者、口吃者、被栽赃陷害者等等。固始汗第五子系察罕丹津和第十子系罗卜藏丹津还共同拥立了七世达赖,而罗卜藏丹津叛乱的根源也是从此而起。平定罗b藏丹津叛乱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所提之青海善后事宜,被实施于青海、四川、陕西等地,具有深远影响。本文的资料主要引用自《皇朝藩部要略》、《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五世达赖喇嘛传》、《清初五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平定准噶尔方略》以及清朝太宗、世祖、圣祖实录汉文史料;在文章后半部分,主要引用《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清朝治理新疆方略汇编》《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专门去研究固始汗后裔的研究成果比较鲜见,单独研究固始汗生平的研究成果有陈庆英著《固始汗和格鲁派在西藏统治的建立和巩固》等文章。2006年出版的马大正、成崇德主编的《卫拉特蒙古史纲》中有很多地方都涉及了青海和硕特汗廷,另外,本文从《清代人物传稿》中也获得了不少资料。齐99布仁巴雅尔的《固始汗与和硕。特部》中涉及了一些固始汗子孙的活动,隋浩昀的《罕都事件及其对清初川滇地区的影响》则是本文记录罕都事件的主要资料。有鉴于此,本文以固始汗子孙在青海和硕特汗廷时期的汉文资料为蓝本,希望通过对青海和硕特部问题的深入研究,进一步理解青海和硕特汗廷走向衰落的原因。青海和硕特汗廷的统治时间基本上与清朝崇德、顺治、康熙三朝的时间相一致,由于资料多半是清朝的官方史料,因此以青海和硕特部与清朝的关系为主叙述。在认真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公正合理的分析固始汗子孙的各种活动。力图比6较全面的展示固始汗后裔在和硕特汗廷时期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清朝的藩屏,展现其子孙们之间的各种协助与内讧,以期缜密地分析和硕特部被纳入中央管辖是客观必然。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包括归纳法、史料比较、史料分类等综合研究方法。总之,希望通过本文,把青海和硕特汗廷时期的历史线条有所勾勒,比较客观的去评价固始汗子孙的行动及厄鲁特蒙古的衰败。
第一章、固始汗入据青藏高原及其与清廷的友好关系
第一节:固始汗入据青藏高原固始汗,名图鲁拜琥,其祖博贝密尔咱,始称厄鲁特汗,其父哈尼诺颜洪果尔继之,有子六,长哈纳克土谢图,次拜巴噶斯,次昆都伦乌巴什,次即固始汗,又次为色棱哈坦巴什,幼为布颜鄂特欢,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图鲁拜琥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期就以勇武出名,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十三岁的他便率军大破俄迦兵,威名大震。
图鲁拜琥25岁时,其生母阿海哈屯去世,他请喇嘛诵经,因广济贫疾而博得部众的拥护和爱戴。同年,喀尔喀部与厄鲁特部产生矛盾,导致争夺战。图鲁拜琥不畏艰险深入喀尔喀部中,调解劝说使战乱平息,双方重归于好,并因此获得“国师汗”的美名,后讹误转为“固始汗”固始汗本为四厄鲁特之长,初皆聚牧天山之北,阿尔泰山以南,但至17世纪20.30年代,厄鲁特处于种种社会动荡中:一方面,和硕特部固始汗和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在对外作战中,和、准两部总是相互为援、协同作战,固始汗与和硕特巴图尔珲台吉联手远征哈萨克,获得大量牧地,这使得双方关系得以缓解;另一方面,准噶尔部的崛起威胁到了厄鲁特盟主固始汗所部的利益。
明天启五年(1625年),厄鲁特蒙古发生了一场大的内讧,固始汗与巴图尔珲台吉关系日趋紧张并发生武装冲突,虽很快和解,但游牧地狭小而牧众增多等矛盾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恰在此时,固始汗接到了西藏黄教代表邀请他进军青海的请求,为其部落的迁徙提供了有利时机。固始汗进据青藏地区前夕,正值黄教与其他喇嘛教派系之间斗争的激烈时期。当时藏巴汗噶玛丹迥旺波同青海的却图汗以及统治康区的白利土司结成了发对黄教的同盟,黄教危在旦夕。固始汗协调组织了以和硕特部为主力、准噶尔部为左翼、土尔扈特部为右翼的联军。在启程之前,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冬,固始汗与巴图尔珲台吉一行十人乔装香客前往西藏朝拜。行至通天河上游时,遇到向西藏进军的却图汗之子阿尔萨兰,对其进行规劝,阿尔萨兰被固始汗的游说所吸引,到拉萨后完全违背其父的意图,后被却图汗设计杀死。此事引起了固始汗的警觉,他先发制人,于次年秋冬之间,率厄鲁特联军越过伊犁和塔里木盆地的哈斯塔克河后,于翌年到达青海。同年正月,固始汗以一万兵力大败却图汗三万余人,鲜血染遍了两山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血山战役。
汗长子达延汗,率兵追杀却图汗的残部,往东赶到哈尔盖,在冰滩上予以全歼。在今沙柳河地方的~个旱獭洞里,将却图汗捕获,不久之后杀之。血山战役后,固始汗的部众移牧到了青海草原,因这里地理位置重要,是汗廷的根本所在。而其同盟者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仍居旧地。固始汗赠与他很多礼物,并将幼女阿敏达兰嫁给了巴图尔珲台吉,也有一种说法是嫁给了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固始汗的兄弟昆都伦乌巴什、布雅鄂特欢、拜巴噶斯留旧牧地天山北路,其余皆随固始汗迁徙青海。
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清崇德三年),固始汗以香客身份来到拉萨,五世达赖在大昭寺为他举行了吉祥法令,授予他:丹津却杰丹波“(藏语,意为持教法王),因此在一些资料上也可看到固始汗被称为丹津汗王。
从1639年至1640年2月,固始汗征服了康区各部落,其统治者白利土司顿月多吉被擒获处死。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崇德六年),固始汗佯装从康区马尔康撤兵返回青海,有意麻痹后藏的藏巴汗,然后出其不意,率大兵反藏,将毫无戒备的藏巴汗军队一举歼灭,藏巴汗被装进牛皮口袋投入雅鲁藏布集中。藏巴汗的败亡,标志着西藏黄教势力在固始汗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以固始汗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和硕特汗廷。和硕特汗廷管辖西藏、青海和喀木,固始汗成为全藏和青海蒙古的最高统治者。固始汗性格坚毅、谋划周全,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宗教措施,如:命令长子达延汗率军驻守拉萨:发布政令文告均由固始汗盖印;西藏地区的一切官员都由固始汗亲自任免;固始汗率领全部武装力量;原藏巴汗时制定的法律加以修订,同时制定颁布十三法律等。
顺治二年(1645年),在后藏设立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固始汗还与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喀尔喀札萨克图汗于1640年共同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该法典又称“1640蒙古——卫拉特法典”。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蒙古部落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对巩固牧区的社会秩序、加强卫拉特与喀尔喀各部之间的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典中涉及基本的杀人补偿、财产偿还等,还包括在卫拉特蒙古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要相互通告共同出兵、宗教人士的优惠政策等等。之后的准噶尔噶尔丹对此法典进行了补充赦令。
版权归原创所有
往后内容
第二节、固始汗的子嗣固始汗共有十个儿子
第三节、与清廷建立友好关系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医院收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