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数据库,让创新触手可及

内容摘要

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今天的历史叙事仍遵循着由材料的变革引发技术变革,进而驱使世界文明整体性跃进的模式。从石器、青铜、铁器的早期文明历史分期,到制钢工业之于工业革命,单晶硅材料之于信息革命具有奠基意义。然而,材料的推动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须借助思想、工艺、市场、文化各方的条件齐备与资源连通。尤其在网络社会崛起的当代,任何资源只有接入网络才能发挥价值。连联新材料创立的意义,即是想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基于材料推动不同行业的创新。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连联新材料的创始人吴迪女士和总经理陈柏浩先生,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连联的理想与运营模式。本文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这次采访和吴迪在其他场合的讲座和访谈。

“你见过用咖啡渣做的纺织品吗?你考虑过用牛奶做成纸吗?你知道透明混凝土的存在吗?……”连联新材料的宣传视频通过叩问日常经验的方式,引发人们对新材料未来的兴趣,于此也表明了自己创新机构的身份。作为一家不符合常规定义的公司,为了能更好地说清楚自己开拓性的跨界业务模式,创始人吴迪在不同场合的多次演讲中都会播放这个视频。

吴迪说自己是连续创业者。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一家建筑和室内设计为核心的公司,即连联设计(neuniform),以数字设计和跨界思维独树一帜。为了将自己擅长的参数化设计研究贯彻到制造产业中,也为了弥补设计环节到量产环节的断档,为设计师提供打样与优化的实验室,她又创立了第二个项目,即连联智造(neunilab)。但她随之又发现,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创新过程,每次总是在材料环节得不到支持,于是就开始了第三个创业项目,在年10月创立了连联新材料(neunimaterio)。最近她又开设了一家实体的连联商店(neunishop),主要销售合作设计师的新材料产品。这4家公司,构成了她所说的连联“小宇宙”。而这次“宇宙大爆炸”距今才过了6年。

连联集团的业务在横向与纵向上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迅速发展,这跟国内大力推进创新创意产业的大氛围是分不开的。公司坐落在上海黄浦区局门路的繁华地带,地段上属于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连联在局门路一侧有一栋三层小楼,底层是实验室,或者说是智造工坊,二、三层是材料图书馆和会员专区,路的另一侧是吴迪跟几家国际大牌旗舰店竞争下来的店面,开成了连联商店。相比国际大牌带来的显见的商业价值,创意园区显然更加认同连联创新业态的活力。

吴迪对创新有清晰的认识,她说:“比设计更高一层的才是创新,创新意味着创造新的物种,引领世界。我们希望帮助中国企业成为创新的公司,帮助设计师找到创新的工具。不是只有人工智能、物联网才叫创新。材料就是创新的工具。”

连联智造工坊、连联新材料图书馆和连联商店

1

缘起:新材料产业在中国的滞后与发展潜力

在设计、工艺、材料和商业构成创新驱动体系中,新材料的驱动无疑是连联集团最具特色与潜力的部分。

吴迪做过调研,新材料在中国是发展滞后却具有巨大潜力的产业。她总结出五点原因:

第一,行业上下游匹配程度低。材料往往被视为设计产业链的下游,设计师一般做完设计再选材料,而在国外,设计研发和材料研发是同步并且相互推动的。吴迪十分欣赏毕业于圣马丁未来纺织专业的一位德国女设计师ElisaStrozyk,后者研发了一种木质织物,将超薄木片用激光切割成一个个三角形,再手工贴到织物上。为解决磨损、黏合问题,Elisa在研发材料上就花了一年时间。她的包袋、灯罩和壁挂设计都基于这种亲和、柔软又具有丰富肌理与灵活结构的材料。连联新材料花了6个月方说服她成为合作设计师。

ElisaStrozyk木质织物的材料和产品

第二,中国的新材料研发能力薄弱。这方面高校教育需要承担责任。高校的设计系和材料系都是独立建制,就算在同一所学校里,沟通和交流也比较少。中国只有少数高校在这方面拥有优越的条件,例如东华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就都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开发设计中国航天员专用服装,东华大学有能力组建出一支横跨材料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创新团队,结合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来解决重大系统问题,但材料与设计在教学科研的日常合作上仍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吴迪说她在5所大学念过建筑设计专业,有关材料的教学都点到为止,学院会觉得教得再多就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范畴了。另一个因素是,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更重视专才培养,学生在硕士阶段就进入了细分的领域,造成的问题是到了博士阶段就很难跟其他学科知识相对接。而在国外,材料学科较早地意识到需求端推动材料研发的重要性,比较重视社会学、设计学这些偏重需求研究的学问。

第三,缺乏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制度仍在发展中。国内已经有些企业意识到了新材料的重要性,但仍旧不太愿意为它买单,关于新材料的咨询服务、专业培训、研发设计还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事业任重道远。在年9月,连联新材料参加了上海时尚家居展,ElisaStrozyk木质织物的两块样品却在展览最后一天被盗,样品的价值暂且不论,最让公司真正担心的是仿冒品的出现。

第四,信息不对称,国内对全球新材料市场的了解不全面、不深入。有这方面需求的设计师和公司一般只会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商业平台搜寻信息,缺少一个了解创新材料的专业渠道。因此,吴迪认为连联新材料要在两个方向上搭建平台。一方面,针对国内企业,帮助他们梳理供应链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优化方案,促成传统材料的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针对国外企业,为新材料寻找应用的方式与机会。国外一些新材料公司在专利转化应用之前就倒闭了,这批新材料也就随之被湮没。为他们对接国内应用市场,开发新材料的价值是有真实需求的。

第五,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跨行业思维。中国有很多只有“自嗨”性质,没有实际创新意义的跨界。在吴迪看来,跨界是需要工具和技术支撑的。就像Photoshop这类计算机辅助软件,让不同门类的设计者具备了共通的技术手段。材料思维同样可以成为不同设计行业底层的思维方式,借此融通行业的壁垒。她认为设计行业在中国到了横向发展的时候了。

年,连联新材料成立时,中国还没有一个专注创新材料,同时又独立于材料商的数据库。为了加速发展,吴迪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法国MateriO,成为这个新材料创新驱动联盟的一分子。加上上海,该联盟在全球有6个站点(巴黎、上海、布鲁塞尔、布拉格、慕尼黑、首尔),6个合作伙伴线上材料库的数据是共享的,目前其中已有余种材料数据。在初创的一年时间里,连联新材料就成为了很多世界强企业的材料顾问,涵盖了汽车、美妆、奢侈品各个行业,并且成功帮助一家国内的面料企业成为约翰·加利亚诺巴黎时装周服装秀的材料供应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吴迪当初判断的正确性。

2

前景:新材料,新趋势

自创立之日起,吴迪就开始不遗余力地策划组织并参加各种各样的展会。在深圳家具展、上海时尚家居展、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上海时装周ONTIMESHOW春夏季展会、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等各行业的展会都有连联新材料的身影。吴迪还在“设计上海”上打造了新材料与应用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组织了“物质2.0”——21世纪情绪材料展。吴迪的身份是建筑师、设计师、创客、策展人,同时还是同济大学的客座教授,但更多人看到的吴迪是一位新材料设计与创新的布道者。

在年首届深圳设计周上,吴迪做过一次名为“连联引领未来生活”的演讲,分析了材料创新者所要引领的未来趋势。她说,“大规模随机化”(MassRandomization)是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qg58.com/bcxx/bcxx/26842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