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仿制药立项,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自年的7·22事件以后,抢仿风告一段落。尽管一致性评价的如日中天,但全部把精力都放在一致性评价上并非明智之举。一致性评价虽可以将市场再度分配,但每一个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很多过了生命周期产品即便是拿到前三,甚至独家也赚不到钱了,而且一致性评价的风险和成本一点也不比新仿药成本低,因此做一致性评价还是做新仿制药立项要综合考量,综合评估风险、成本和效益。因为临床自查,很多抢仿的产品已经撤回,这对新仿药立项又提供了机会。不仅如此,随着临床资源的紧张,临床和BE价格的飙涨,各大公司对那些未撤回的品种也会谨慎对待,即便是已经获批临床的产品,也会因为临床资源、工艺成熟度和专利保护期限的原因,大幅减缓开发的速度,甚至将临床批件变成一纸空文。

既然BE和临床成本那么高,那立项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我们如何才能做好一个仿药的立项呢?在此,笔者分享一点本人的薄见。

一、市场因素

仿制药立项一定要以市场为基础,如果没有市场,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市场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评估拟定项目所对应适应症的发病率情况,比较不同国家、人种、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找出潜在患者人群,分析各自的患者特点,然后根据就诊率、持续用药时间、以及患者人群所能接受的成本估算市场容量。举个例子,MS全球有多亿美金的市场,中国却只有那么几万人,类似于罕见病,然而中国又没有罕见病政策,机会可能会是很渺茫的。

2)了解同适应症领域的竞争情况,哪些厂家做得较大,优势是什么?一年的销售额是多少?可以参考年报数据、进出关数据、IMS数据和产量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哪些厂家产品没有卖起来,分析问题是什么,有多少个僵尸文号等等。

3)分析目标适应症的全球市场、国内市场以及目标品种的全球市场和国内市场,分析目标品种的市场状况以及推广难度。此时要考虑文化差异和用药习惯差异,中国的药品市场有很多自己的特点,文化因素和用药习惯因素不可忽略,这也许就是很多原研产品在专利期没有卖起来的一大原因。很多适应症,如精神病、AD、PD、ADHD、OAB、痛风、抑郁症,无论国外的市场多大,产品多好,在中国都很难卖起来,文化的原因导致了中国人对某些疾病产生负面的认识,导致了有病不敢说,不敢治。对于那些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控制的适应症,按照中国千百年来的节俭风气,不到不得已肯定是不去治疗的。然而有的适应症,比如ED,ED市场并非很小,只是ED的主销售渠道是第三终端,医院数据是分析不出来的,这也算文化的原因吧。很多患者耻于治疗,处方药药店可以随便买,导致了这种结果。除此之外,中药的影响不可忽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建议以市场运作的角度去分析。网友有句话说得很好,市场不是天生的,是人做出来的。中国的市场机制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也不可能简单地按照疗效、成本、风险和效益去评估,大家都是盲人摸象,就看谁的认知最接近实际了。

4)医保是否覆盖,同类品种医保的覆盖状况等等。没有国家医保的支持,再好的产品,也很难拓展市场。然而一涉及医保,就得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去考虑了。

5)本公司是否有能力销售,销售管线是否已经覆盖。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公司在目标适应症领域有强大的销售管线,即便是一般的品种也可以考虑立项,如果公司没有能力覆盖销售,一个好品种也有可能被代理商弄糟,甚至毁掉品牌效应。

6)根据现有的数据,分析市场的成熟度,预测未来的市场增值空间,目标产品何时能上市,上市后的市场大约会是怎样,应做一个合理的模型分析。

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考虑越周全越好,篇幅有限,笔者就不在此一一列举。

第二、临床因素

临床的优劣势能够决定产品的未来,所以临床优劣势比较要仔细对待。

1)比较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临床治疗指南,了解目标品种是否进指南,被几类推荐,对比指南推荐品种的差异,主要的竞争品种是什么,哪些产品在中国上市了,销售状况如何,用药成本分别是多少等等。

2)查阅各品种的说明书,对比各自的优劣势,作用机制,药代特征、毒副作用,交叉反应、以及患者顺应性等等,评估医生最可能选择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咨询临床的大夫,询问当前的用药情况。

3)拟定临床方案,评估潜在临床风险,试验周期,研究经费等。有的品种,受试者招募存在很大的困难,有的品种临床评估存在困难,有的品种则试验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应综合考虑风险效益,切勿到产品批临床了,才发现临床无法做或做不起。

4)了解现有品种的不足,找出目标产品的突破点。

第三、专利因素

专利因素是立项的一个重要部分。确定立项前要仔细分析专利的情况,从化合物母核专利、到化合物专利、晶型专利、适应症专利、组合物专利、联合用药专利、合成路线、溶剂化物、中间体、纯化方法......专利保护的方式多多,有原研公司的专利,也有仿制药公司的专利,都需要根据拟定产品开发思路和工艺路线作综合评估。对于已经授权的专利,专利保护期限是多久,对于未授权的专利,获得授权的可能性是多大,哪些专利会对产品开发造成影响,哪些专利可以避开,哪些专利可以挑战,挑战的策略是什么......

第四、注册策略

分析完以上原因,就需要评估现有法规、政策以及政策动向对产品开发的影响,同类产品的竞争申报状况、进度等等......国家的法律不够健全,很多人愿意去打擦边球,这种方法本人不提倡,因为申报周期长,国家政策稍微一变,擦边球可能会打偏。建议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申报策略:

1)根据国家法规、政策动向分析申报策略,分析潜在几种申报方式;

2)根据现有的批文数、僵尸文号数、申报数、市场状况,临床难度,提交首推适应症申请。比如他达拉非,申报厂家90%都是ED,申报过多,那么我们可以从BPH进行考虑。到产品上市后我们再按照补充申请新增规格,新增适应症等等。

3)综合考虑哪种通道最快,最省钱,有几个规格可以豁免临床或BE等等。

第五、公司因素

公司因素是自身的因素。只有量体裁衣的方式做的衣服,才是最好的衣服。公司因素可以从公司战略方向、专注的适应症领域、销售管线的铺设、生产车间、技术实力进行评估。立项的人需要懂技术,在确定立项前应综合分析项目的执行难度。综合考虑制剂、合成的难度,有无特殊控制的工艺,现有的设备条件能否实现?工艺难点是什么,技术人员能否突破,开展周期和开发成本,都需要考虑。除此以外,还需要结合公司的生产线特点,是否需要新建生产线,公司是否有相关的产业链布局等等。

在此基础上,拟定简单开发计划,开发周期,计算物料成本,金费控制等等。金费考虑是最敏感的问题,任何老板都会很







































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cqg58.com/zytd/6269.html